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下跪?中国跪拜礼的变迁史回顾
来源:未知 |发布时间:2016-10-31 15:47:33
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下跪?
作者:费墨;来源:知乎 跪拜的姿势源于正坐(正坐,基本姿势为双膝着地,臀部坐于脚后跟),而正坐源于祭祀仪式中的尸祭,尸祭是用子孙扮成祖先神灵,以便祭祀者心有所系的模拟性献祭仪式。被选作扮演祖先的人要呈现出安详的坐姿,在席地而坐的年代,正坐是有代表性的庄严坐姿。 “孔氏曰:夏礼质,以尸是人,不可久坐神坐,故惟饮食暂坐,不饮食则立也。殷礼转文,言尸本象神,神宜安坐,不辨有事无事,皆坐也。” (《礼记.礼器》) 可见,商代的尸祭源于夏,但认为“尸本象神”,所以应当在整个祭祀过程中都要“安坐”如神。 ![]() ![]() ![]()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正坐人像 而到了西周,正坐已成了贵族日常生活的坐姿。正坐作为一种正式体面的坐姿逐渐在贵族的生活中普及之后,由跪坐而产生的礼仪跪拜礼产生。跪拜礼合称为九拜,也就是跪拜大约早在西周时期开始起源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中记九拜为:“一曰稽首,二曰顿首,三曰空首,四曰振动,五曰吉拜,六曰凶拜,七曰奇拜,八曰褒拜,九曰肃拜,以享右祭祀。” 九拜礼最初用于严肃、敬神的祭祀空间的情况居多,后来才逐渐渗透进贵族的礼仪交往当中,成为身份关系的符号象征。 随着皇帝专制体系的建立及皇帝权力的日益强化,秦汉以后臣子对皇帝的行礼即表现为日益隆重的跪拜礼仪,只是为了表示对皇帝的拥戴与忠诚。 自汉至清,臣下向皇帝行跪拜礼经历了由再拜到三拜再到五拜三叩、三跪九叩的演变。 佛教礼仪中跪拜源于头面接足礼玄奘法师的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二里记载,印度礼佛、拜佛的方法一共有九种。其中第九种就叫“头面接足礼” 中国跪拜礼的变迁史回顾: (摘自摩登先生网:MrModern.Com)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跪礼的涵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嬗变——因为椅子的普及。唐宋之前,中国是没有椅子的,只有一种叫做“胡床”的坐具,是贵族才使用的奢侈品。一般情况下,人们都是席地而坐。地上铺一张席子,屈膝跪坐于上面,跟今日日本、韩国人还保留下来的传统坐法差不多。我们现在熟悉的高型坐具,如交椅、靠背椅、高凳等,都是在宋代才开始普及开来的。唐代时虽然已出现椅子,但应用不广,只限于贵族与士大夫家庭。
高型坐具的出现,改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。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时代,中国人通行跪拜礼,跪拜是自然而然的,因为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,跪礼不过是挺直上身,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,如作揖、稽首、顿首,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,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。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,臣拜君,君也拜臣。跪拜只是相互表达礼敬与尊重。
秦汉以降,君臣之间方有尊卑之别,体现在礼仪上,臣拜君,君不再回拜,但尚要起身答谢。到椅子出现之后,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改变,跪拜的动作更是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——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,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。
(原文链接:http://www.mrmodern.com/lishi/14826.html,转载请注明) |